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原文標題】中國須并舉發展“中國服務”和“中國制造”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傾山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日前聯合舉辦的“新時代中國服務業發展與開放研究”成果發布會暨研討會上,推出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和《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的路徑與戰略研究》,課題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新時代服務業發展和開放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夏杰長代表課題組介紹時表示,中國邁入“服務經濟時代”,這并不意味著要一味地提高服務業占比,一味地追求服務業規模擴張,仍須堅持“中國服務”和“中國制造”并舉發展,堅持走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之路。
他強調,應充分利用國際市場,提高在服務業產業鏈高端的占有比重,避免“低端鎖定”,是我國服務業高水平開放的主要著力點。
夏杰長表示,中國已經進入“服務經濟時代”。2018年,服務業增加值占比52.2%,服務業對GDP的貢獻率59.7%,提升了40.5個百分點,服務業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服務業就業增長顯著,成為吸納勞動就業的主渠道。2011年,我國服務業就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成為吸納勞動就業最大的部門;2018年,服務業就業占全社會就業的比重上升到46.3%,顯著地超過了一產和二產的勞動就業占比。
夏杰長介紹,課題組使用新方法測算了中國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即采用了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測算中比較少見的半參數法(OP法),對中國各省級行政區及各行業2007—2016年的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進行了測算。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和廣東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地區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要明顯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就服務業內部的技術進步率而言,東部地區最高,西部和東北地區居中,而中部地區最低。在2007—2016年期間,中國服務業全要素生產率整體呈現出明顯的遞增態勢。但這一增長態勢存在地區差異性,東部和中部地區呈現出明顯的遞增態勢,而西部地區下降趨勢明顯。
課題組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了服務業開放助力國民收入追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一重大議題,揭示了服務業開放的極度重要性和緊迫性。研究發現:服務開放質量越高,越是有利于一國國民收入追趕。這與韓國等國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經驗相吻合。
課題組圍繞優化制度環境,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出:更加嚴格地保護投資者權益,穩定服務企業的投資預期;深化“負面清單”,制定公平的市場準入制度;培育市場主體,增強企業活力;加強社會誠信制度建設,開放公共信息系統;順應新經濟新服務的要求,創新政府治理和市場監管方式;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培育服務品牌,打造服務標準;完善服務業人力資源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