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推動粵文化邁向國際化,是踐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
關鍵詞:文化;廣州;港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
作者簡介:
推動粵文化邁向國際化,是踐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粵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天然的內部黏合劑,實現粵文化國際化既是大灣區共同體凝聚認同感的需要,也是大灣區城市群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需要。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認為,大灣區要推動粵文化產生更大的國際影響力,而廣州完全具備成為粵文化核心區的能力和要素。
《中國社會科學報》:廣州何以成為粵文化的核心區?
王世福:粵文化更多地側重于廣東的人文精神,在嶺南地區具有一定的強勢性,可以認為其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同時,粵文化具有非常顯著的去地域性特征。通過粵語、粵劇、粵菜等文化要素的傳播,粵文化既緊密地關聯著港澳,更聯系著海外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的首位字為“粵”,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戰略,為廣州傳承、擔當、弘揚粵文化帶來了新機遇與新挑戰。
廣州建設粵文化核心區具有深厚基礎和時代機遇。首先,廣州的粵文化歷史底蘊十分深厚,粵文化設施體系健全,粵文化產業支撐有力,粵文化國際輻射力逐步提升。廣州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包括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數量豐富、類型齊全。廣州擁有比較健全的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市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程度日益提升。以廣州為龍頭的文化產業已經發展為廣東省重要支柱產業,粵文化產業鏈條和文化消費市場已呈現深度融合的局面,區域產業布局也不斷得到優化。
同時,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極點城市,具有顯著的中心性和輻射性區位優勢。一方面,中心性使廣州能夠與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形成緊密的聯系與協同;另一方面,廣州的輻射性將帶動灣區內部肇慶、江門、惠州等城市的發展,并進一步輻射灣區外圍的粵東西北,以及更大范圍的泛珠三角經濟區。